聯系我們 / CONTACT


17743321301
- 手機:13398210167
- 郵箱:360367532@qq.com
- 地址: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長寧鎮四川長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屋建瓴】孫瑞哲:纖維材料的創新是實現紡織產業新定位的根本支撐
5月12日,由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東華大學主辦的“先進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論壇并致辭。
編者按:
5月12日,由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東華大學主辦的“先進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論壇并致辭。孫瑞哲從材料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材料的價值內涵等多個方面闡釋了纖維材料對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對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的戰略站位、未來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本刊編輯部特將孫瑞哲講話全文刊登,以饋讀者。
在先進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材料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人類文明的里程碑。對材料的認識、開發和利用的能力,決定著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與形態。作為材料的重要組成,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是紡織行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拓展應用價值的物質載體。
首先,材料的質量決定著產業體系的質量。纖維材料的突破是行業設計創新、工藝創新、裝備創新、產品創新的源頭和先導。材料的迭代創新推動著產業體系的重構與升級。
其次,材料的范圍決定著產業應用的范圍。纖維材料的豐富是提升產品功能與性能、拓寬產品應用與存在的保障和支撐。纖維的多元化、精細化發展驅動著產業應用的深化與延伸。
第三,材料的高度決定著產業創新的高度。纖維材料的創新是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市場實踐的高度集成。作為產業最源頭最根本的創新,纖維的發展牽引著研究體系和工具的更新。
經過多年發展,從用天然、仿天然到返天然、超天然,中國紡織纖維材料供給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202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800萬噸,占世界比重的50%以上,化纖產量占世界比重超過70%。規模優勢和全產業鏈閉環的創新生態使得我國纖維材料創新正從“跟跑”進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階段。纖維材料向著多結構、多功能、超性能、差異化方向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品種覆蓋面最廣的高性能纖維生產國,產能占世界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但與世界**強國相比,我國纖維新材料發展仍有差距,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標準與知識產權布局相對滯后,不少高精尖領域仍是瓶頸與短板。“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將纖維材料持續創新升級列為重點任務,以差別化多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為重要方向,加快推動纖維材料的高質量發展。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是行業**、****3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心以實現先進功能纖維技術革命性突破為使命搭建平臺,圍繞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功能纖維新材料、前沿纖維新材料等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共性關鍵和競爭前沿技術研發,實施轉移擴散和**商品化。平臺是新時期推動以纖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關鍵力量。本次論壇正是創新中心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呈現。以此為起點,相信中心未來將發揮更大作用、形成更多成果、凝聚更多力量。
當前,百年變局的特征持續演進,環境的深刻變化對纖維材料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緣政治環境日趨復雜,大國間圍繞產業鏈布局和科技引領的博弈愈演愈烈,原料供應安全、科技創新安全成為產業發展的重大關切;科技創新快速迭代,呈現出多領域融合、多因素驅動的復雜態勢,加強協同創新和跨界合作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人工智能、數字仿真在新材料發現與設計中的作用不斷凸顯(如IBM的MolGX平臺能將新材料的發現速度提高10到100倍),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模式蓬勃興起,以數據驅動的材料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從材料設計、生產加工到回收利用,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轉型成為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面向未來,適應形勢的新變化和發展的新要求,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創新平臺作用與優勢,加快推進先進纖維材料創新,帶動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借此機會,我提三點期望。
一是以質量為核心,加快形成引領性戰略科技力量。加強頂層規劃,聚焦關鍵領域創新。圍繞纖維的基本屬性改變和衍生屬性拓展,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注重原始創新,推動纖維新材料向著更加高性能、多功能、輕量化、柔性化方向發展。充分融入數字經濟,推動纖維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與技術迭代能力的提升。
二是以效率為核心,著力打造協同型產業創新生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各類創新資源的高效銜接與集成。深度合作與協同,減少資源的分散、低效、重復投入,提升產業整體創新效能。加快公共數據平臺、技術協同平臺的建設。
三是以價值為核心,逐步完善市場化的成果轉化體系。堅持需求導向、應用導向的技術創新,加快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科學評估技術的潛力與成熟度,精細化地推動產業化、商業化進程。以“一需多材”和“一材多用”為引導,推動纖維材料應用場景的拓展與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確定新的定位,即“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作為產業創新的源頭與物質承載,纖維創新是實現新定位的根本支撐。越是基礎性、根本性的,越需要耐心,越是戰略性的、先導性的越需要定力。我們今天多一份堅定,未來就多一份肯定。
讓我們共同努力,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